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头条

让农业尽显“科技范”!智慧农业奏响益阳“山乡巨变”新序曲

甘果 陈智勇 许韵瑜 | 2023-08-22

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高科技设备日夜守护,长势喜人的农作物焕发着勃勃生机;路边的农田里,各种新型智慧农机往来穿梭;商店的货架上,“益”字号农产品贴着一个个小小的二维码,这既是它们的“身份证”,也是生产者的“承诺书”,更是质量安全的“新名片”……


2023082809070220230828090736.jpg


溯源防伪,安化黑茶贴上了“身份证”。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传统农业尽显“科技范”。
  


全域推进数字水稻项目




   “打开手机APP,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就能提供无人机喷药等服务,十分简单便捷,农业‘小白’都可以做到。”在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的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中联智慧农业益阳地区负责人莫磊一五一十地介绍手机里的“中联智农云”APP。通过该APP可实现与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抛秧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收割机等智慧农机的连接,以及与卫星遥感、自动虫情报警灯、气象站、水位仪、土壤仪等数字化硬件设备的连接。
   

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是全省首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21年3月落户沅江市草尾镇,以智慧农田为基础、精准农艺为导向、数字水稻为试点,通过部署物联网设备、开发作物模型系统等形式,实现对水稻全生育期的种、管(水、肥、病、虫、草)、收的智慧管控。并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数字农服的应用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大米”种植经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当年基地建成后,亩产晚稻538公斤,较周边农田增产7%至11%,比周边农田减药1次,节约化肥成本70元/亩,人工节省40%。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域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探索利用物联网水稻种植全程机械作业、数字监管、智慧决策,实现种、管、收全生育期智慧管控。除了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还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宏硕基地启动“数字大米”建设,已建成智慧育秧工厂和智慧农业展厅,同步推进智慧灌溉工程建设。同时,赫山区积极开展数字水稻试点,重点打造30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43家、智能催芽密室43个、循环运动式生产线(组)89条、育秧播种流水线81条、育秧大棚面积24.4万平方米,一次性育秧可插大田面积达5.8万亩。
  


大力提升智能农机发展水平




  “这几年,公司正在抢滩东南亚市场,前两个月才运了一批农机去泰国。”在位于资阳区的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冯冰讲述着近年来公司将益阳农机“驶”出国门、驰骋海外的故事。
   

富佳科技是我市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农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公司与湖南省农科院农业机械装备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年初,公司的万亩智慧育秧示范基地火力全开,基地里每套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每小时育秧播种2000盘,一天可满足近500亩大田用秧需求,为今年我市粮食丰产丰收提供重要助力,不少周边县市前来学习的种粮大户都感叹基地里的新设备让他们大开眼界,全流水线生产让农业生产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富佳科技等农机生产企业与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水果智能清选机、油菜精量播种机等智慧智能农机产品,延伸农机生产企业产业链。同时,加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农机产业的示范运用,2022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5%,较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全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市有序抛秧机保有量208台,自动播种流水线132台套,农用北斗终端2537台套,农用北斗终端可对农机作业轨迹、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实施远程监测,实现了农机作业监管的精准化。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云监管




  “这还挺有意思,这些黑茶上面的二维码扫一下,什么信息都出来了,跟身份证一样。”在安化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果展示馆,来自深圳的游客阳亮拿着手机扫描着黑茶包装上的二维码,有关该黑茶的承诺达标合格信息、生产企业情况、安全生产查验记录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瞬间映入眼帘。
   

近年来,安化县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结合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级结构,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溯源平台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结合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建成信息共享的黑茶流通追溯管理系统,将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产品质量及流向动态、黑茶生产、采收信息、部门监管信息等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集生产、检测、监管、追溯于一体的管理方式,及时分析、有效决策。全县已有216家企业的1271个产品入驻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信息管理平台,并有以八角、千秋界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将追溯二维码印于产品包装之上,实现“检验检测+质量追溯+ 5G”为核心的可视化监管。
   

不仅是安化农产品有了“身份证”,全市“益”字号农产品追溯体系也基本形成。在南县,南县金之香2000亩稻虾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园区已实现可视化农产品溯源系统全覆盖,具有防伪、溯源、营销、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每包南县稻虾米提供唯一的“身份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07家企业1808个产品纳入“身份证”管理,809家企业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作者:甘果 陈智勇 许韵瑜


来源:益阳日报